搜索
搜索
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联系内页

发布时间:2022-03-17 17:29:58

1

3

/
/
/
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联合发布:中国20年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下降28%!中国有近1亿心血管病患者

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联合发布:中国20年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下降28%!中国有近1亿心血管病患者

  • 分类:学术前沿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18 14:5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联合发布:中国20年心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下降28%!中国有近1亿心血管病患者

【概要描述】

  • 分类:学术前沿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3-18 14:57
  • 访问量:
详情

近日,JAMA心脏病学子刊在线发表1990-2016年我国大陆各省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二十多年间,我国在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达28.7%,但地区差异不断扩大是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

  作者称,该研究提供了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新数据,有助于各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措施和相关公共卫生政策。

 

  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大幅下降

  研究发现,从1990年~201年间,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幅度达28.7%,从432/10万人下至308/10万人。

  年龄标化的死亡率下降主要是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下降,而冠心病死亡是增加的。

  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医保覆盖增加、医疗技术进步、政府倡导的针对卒中预防的公卫环境改变。

  冠心病(137.7/10万)、缺血性中风(56.9/10万)和出血性中风(76.0/10万)为前三位的心血管病死亡原因。

  1990至2016年间,全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以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衡量)显著下降,其中女性的降幅达43.7%,高于男性 24.7%。

  心血脑管病死亡和患病人数大幅增加

  研究也发现,1990年至2016年,每年死于心血脑管病的人数从251万增至397万。

  其中,外周动脉疾病增幅最大(268.7%),其次是房颤/房扑(184.9%)、冠心病(184.1%)、缺血性中风(83.8%)、主动脉瘤(72.4%)和心内膜炎(45.8%)。风湿性心脏病减少47.9%。

  2016年,中国有9400万心脑血管病患者,较1990年内翻了一倍。

  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14.7%。其中,冠心病增加19.1%、缺血性卒中增加36.6%、心肌病和心肌炎增加23.1%、心内膜炎增加26.7%。

  对于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大幅增加,作者认为,除了人口增加和老龄化,医疗技术进步、寿命延长和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也指出,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标准,中国仅0.2%居民为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这一数据令人吃惊,并呼吁制定公共卫生策略,预防心血管病。

  2016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患病率为1534/10万,冠心病为1507/10万,外周动脉疾病为1441/10万,房颤为500/10万。

  心血管病负担差异不断扩大

  时空分析结果显示,各类主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患病率和疾病负担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疾病负担与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相关,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疾病负担的水平相对较低;且近26年来,省际疾病负担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主要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  2016年中国各省主要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分布

  图2  1990~2016年中国各省主要心脑血管病疾病负担变化情况

  该项研究中,作者基于我国现有的全国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数据库和已发表的文献数据,采用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90-2016年中国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10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病以及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地理分布和变化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为该研究的并列第一作者单位。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 苏ICP备10210101号-1 版权所有:江苏省营养学会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东宝路8号1栋916室 邮编:210036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SEO

工作咨询18136854208       公共营养师18912966166

这是描述信息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 苏ICP备10210101号-1 版权所有:江苏省营养学会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东宝路8号1栋916室 邮编:210036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京  SEO

工作咨询18136854208       公共营养师18912966166

这是描述信息

微信公众号